股票简称:芭田股份,股票代码:002170

关注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聚焦
土肥筑梦人 | 段继贤:一位“80后”的土肥往事
2019-06-08 来源:

  段继贤,1964年8月山东农业大学土壤农化系毕业后,分配至原农业部土壤肥料局工作。曾在原农业部土壤肥料局、农业局、农业司等部门工作,行政职务先后曾任副处长、处长、副司长,并兼任全国土壤肥料总站副站长。现任深圳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农艺师。曾获中国土壤肥料业60年最具影响力人物和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重大贡献奖荣誉。



  从1964年走出校门,这位80岁的老人为中国的土肥事业奋斗了整整55个春秋,他见证了我国土肥事业发展的每一个关键的阶段。从原农业部官员到深圳芭田的总农艺师,角色的转换没有影响他“不忘初心”的信念;从回答“化肥有没有效”这样看似简单的问题到倡导“食物链营养专家”,他的理念推动着中国土肥事业的进步;从参加我国有关土壤肥方针政策的制订与贯彻落实到新型肥料事业的创新,他始终奉献着自己的才华和热情,这位老人就是段继贤。近日,记者在北京采访了段继贤,听他讲述自己的土肥往事。

 


化肥有没有效?”

     “化肥有没有效?”这对现在的人们来说已经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但是在上世纪60年代,这确实是萦绕在普通大众心中的一大疑问。

      1964年,刚刚大学毕业的段继贤来到了北京,走进了农业部的大门。这一年,他被分配到农业部土壤肥料局肥料处工作。从这时起,他开始了为中国土肥事业奋斗的人生历程。而摆在他面前的工作首先是回答普通大众“化肥有没有效”这个问题。

      段继贤回忆说:“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化肥到底有效没效,不仅农民不知道,很多农业工作者也不清楚。”这一问题也受到国家领导人的关注。早在1957年,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指示,要在全国有组织地进行肥料试验和示范工作,找出不同地区、不同土壤、不同作物、不同时间需要什么肥料和最有效的施用方法,作为计划生产和合理施用的依据。同年,农业部发从两个方面做出了部署:一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负责组织科研系统的全国化肥试验实网,进行合理施用化肥的试验研究; 二是布置各省农业厅系统进行氮肥品种比较和磷肥效果比较试验以及化肥使用技术示范推广。

      在进入农业部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段继贤依据这两大部署践行了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微生物肥、中微量元素肥等肥料在中国农业上的应用。段继贤说:“这两方面的工作延续了几十年,先后进行了大量试验,在不同化肥品种的肥效、施肥技术以及化肥区划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为中国化肥生产和合理使用提供了依据。”

 

重新重视地力建设

      上世纪80年代,随着化肥应用的推广,农民普遍接受了化肥对农业生产的增产作用,对化肥情有独钟,但是随之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段继贤说:“80年代中期,我国化肥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进口也不断增加。这样就出现了一种倾向,我们叫做三重三轻,重化肥轻有机肥;重用地轻养地;重产出轻投入,特别是轻有机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段继贤说:“针对有机肥的问题,农牧渔业部1983年在江苏涟水开了全国土壤肥料工作会议,确立了‘种地养地相结合,有机无机相结合’的肥料方针。会后我们向国务院写了报告,国务院于1988年12月发布了《关于重视和加强有机肥料工作的指示》。此后,由农业部、国家计委、建设部联合发文共同来推动有机肥的工作。”

      国务院发布的这份文件分析了80年代末期轻有机肥的主要原因。一是普遍放松了对有机肥工作的领导;二是积造有机肥的劳动强度大;三是没有制定相应的政策。《指示》明确要求鼓励农民多施有机肥,搞好地力建设。甚至要求,把积造有机肥作为考核县乡干部的重要内容。

      虽然在国家层面要求增加有机肥的投入,但实际上农民的施肥并没有因此而发生方向性改变。段继贤说:“大概在80年代末期,基本上我国的有机肥和无机肥还各占一半。进入新世纪后,复合肥快速发展后,在肥料工作指导思想上强调有机肥的作用,在农业生产上要求由产量型变为质量型,但由于措施不到位,农民过量不科学施肥,严重影响了土壤健康、生态环境和农业的持续发展。”

      但是同处8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在养地方面走在了前列。至今,段继贤还记得第一次出国的情形。他回忆说:“80年代中期,我去民主德国,他们的研究让我印象深刻。他们的研究表明,有机肥提升地力的效果最好,但是合理的氮磷钾配比也不会使土壤变得太坏,可以保持中等水平。”

      也是在那个时候,欧洲国家开始了化肥减施。“80年代,我到英国去的时候,化肥减量已经开始了,第一是政府鼓励,政府要给予一定的补偿;第二是他们做化肥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估;第三是他们研究如何提高肥枓质量与改善品种结构,还研究如何科学使用以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化肥流失。我国也有学者较早提出了化肥的面源污染等问题,但是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基于国内的施肥现状以及国外的先进经验,段继贤意识到提升地力建设已经刻不容缓。于是,段继贤带领农业部和国土局工作人员到全国各地调研基本农田建设的情况,并参加了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起草工作,并由国务院于1994年发布。

     段继贤认为,虽然我国各个阶段的肥料政策有所不同,但是我们应该理性地评价化肥的作用和地位。未来,我国应对如何提高化肥利用率作进一步的基础研究,不断提升我国的基础地力。

 

参与化肥流通体制改革

      长期以来,我国对化肥、农药、农膜实行的是专营制度,即国家委托中国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及各级供销合作社的农业生产资料经营单位对化肥、农药、农膜实行专营,其他部门、单位和个人一律不准经营。

      段继贤说:“化肥专营及分配制度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对推动农业生产、农产品收购发挥了作用。但到了90年代末,这种管理体制不合理,一是严重影响化肥科学施用;二是不利于化肥向低产地区和贫困地区投放,资源浪费;三是化肥企业不能参与经营,也打击了企业的积极性。农业、化工部门及科研单位强烈要求改革现行化肥流通管理体制。”

      通过对化肥市场的调研,段继贤及时把调研结果反映给国家农业生产领导小组及国务院。鉴于当时的实际情况,国务院于1998年11月16日发布《关于深化化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此次改革后,化肥流通渠道得以拓宽,化肥生产企业可以将自产化肥销售给各级农资公司和农业“三站”及以化肥为原料的企业。

      段继贤说:“这个改革使得普通企业可以参与流通,这直接推动了我国化肥行业的快速发展。”

 

投身芭田发挥余热

      2001年,段继贤从农业部退休,但是他没有去过安逸的退休生活,而是选择加入深圳芭田公司,发挥余热,续写他的土肥人生新篇章。他说:“我去芭田的目的是想利用芭田这个平台去推动政府要做的一些事情;第二实现我的愿望和目标,推动复合肥健康地发展。”

      作为芭田公司总农艺师,段继贤与他的团队根据“植物营养学说”创立了“食物链营养学说”理论,把植物营养概念纳入食物链环节,将企业根植于绿色理念,并定位于“食物链的营养专家”。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芭田公司以维护食物链营养和健康为己任,在肥料中不仅要做到氮、磷、钾大量元素的平衡施肥,而且还要补充中微量营养元素,做到中微量营养元素的平衡施肥,通过肥料科技为植物提供最佳营养,为人们提供更多、更好、更健康的农产品,为共建食物链营养的最佳来源而行动,为土地的持续发展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做出努力。

      对此,2008年1 月19由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发起并主办了的我国首届“肥料与食物链营养高层论坛”,来自全国20 多位名的肥料与植物营养方面的专家对肥料与食物链营养前瞻性课题进行了专题研讨。农业部原部长陈耀邦,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卢良恕,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名誉理事长刘更另等出席了本次论坛。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开展肥料与食物链营养前瞻性课题研究很有文章可做。

      在芭田公司,段继贤不仅是“食物链营养专家”的倡导者和践行者,还负责深圳市生态肥业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和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工作,并用工匠精神提升和创新复合肥、缓/控释肥、灌溉肥、有机肥、中微量元素肥、生物肥等,推动了中国新型肥料的创新发展。

      从1964年到现在,段继贤已经为中国的土肥事业整整贡献了55个春秋。如今,这位已经80岁的“80后”老人仍然坚持在工作岗位上,他见证了中国土肥事业的黄金时期,他还将继续推动中国土肥事业持续向前发展。


走进芭田
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芭田股份),是集科研、生产、销售、终端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主营生产绿色生态复合肥,于2007年9月19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是中国复合肥行业里第一家上市公司(股票简称:芭田股份 股票代码002170)。
快速导航
  • 健康农业用肥
  • 投资者关系
  • 清洁磷化工
  • 媒体聚焦
  • 知识产权经营
  • 走进芭田
  • 智慧农业
  • 新闻动态
  • 联系我们

    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总部地址:深圳市南山区高新技术园学府路63号联合总部大厦30、31楼

    电话:0755-26955688

    传真:0755-26951892

    邮编:518057

    ©2021 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领科互联

    粤ICP备11047198号-2